這二年來不斷遊走許多原鄉部落,但真正會讓人印象深刻、深入體驗部落生活的地方,除了先前所住過台東鹿野鸞山森林博物館的茅屋生活體驗外,另一個地方就屬屏東瑪家的舊筏灣部落,這二個地方都是沒有電沒有通訊網路的部落,而且都是要自行升火煮飯,但一個是茅屋體驗,另一個是石板屋體驗。不管如何,這次走這一趟舊筏灣部落,均讓大家留下難忘的回憶。
舊筏灣部落,又稱為舊排灣(SE-KA-PAIWAN),海拔約850公尺,人口最多曾達100多戶,而在日治時期更高山深處的射鹿及高燕(巴達茵,排灣族發源地)兩部落的族人被日本人強迫搬遷到筏灣部落,光復後國民政府就再度將這3個部落的人遷村到現今北葉、瑪家及筏灣村,原來的筏灣部落也改名為舊筏灣。
由於這裡非常深山原始,從禮納里好茶部落旁產業道路上山,沿途部份路況不是很好,有些路段路況因曾崩山或斷路,所以要來這裡,最好是搭乘四輪傳動的休旅車或吉普車為佳。
來到部落的入口處,準備進行過火驅邪的儀式。裊裊升起的煙,也正是族人告訴祖靈,有客人來訪,而圖片中那位男生,是負責我們這二天在舊筏彎部所有一切生活體驗的小山。
我們先行部落導覽,首先參觀筏灣國小舊址。
筏灣平和國小遺址,只剩斷垣殘壁。
這裡也可見日本時代、國民政府時代的重建遺跡。
我們也來參觀早期族人烤芋頭的地方。
這位是排灣族的女頭目,知道我們來住這裡,特別前來跟我們打招呼。
接著我們參觀當地的石板屋。
每棟石板屋都有屋主姓名。
裡面均維持早期當年的模樣。
這裡平常是不住人的,部落族人都已遷村到山下,所以唯有遊客到來,才呈現這裡的熱鬧氣氛。
浴室和廁所都還很原始。
我們就分配在這裡不一樣的房間。
舊筏灣部落近年來在政府的協助下,開始了部落重建的工作,有心人士漸漸回到了部落裡,一磚一瓦將石板屋重 建,以傳統的工法,回復了難得的原貌,而且經媒體不斷報導,每星期都有遊客前來住宿。
這裡是已經廢棄的派出所,也是我們用餐的地方。
晚上的石板烤肉。
食材也準備很豐富。
舊筏灣部落依山勢建造,隔著隘寮南溪與其他的部落相望,而遠處山頭就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
清楚可見北大武山就在眼前。
走在部落裡錯落的石板道上,閉起眼睛想像當初雞犬相聞,炊煙裊裊的景象,以及幾百年來原住民強韌不墜的生命力與對傳統文化的熱情。
這是以前的醫務所。
而這裡是已經有5-600年歷史的石板屋遺址。
第二天上午,我們前往沙拉灣瀑布,經過朝聖橋,朝聖橋顧名思義就是朝北大武山這座聖山而名。
過橋後車子千萬不能下去,因為會常發生車輛下去後上不來的社會新聞。
看到這刻字,可想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沙拉灣瀑布位於舊筏灣部落的東南方,步行40分鐘的距離,交通現況不便導致遊客不多,但也因此而保存了原始的面貌。除了幽靜,還添了一股神秘氣息。
要看到這神秘色彩的瀑布,還需要小攀繩下去。
終於來到沙拉灣瀑布。
沙拉灣瀑布又名射鹿溪瀑布,射鹿溪源於北大武山西北麓,為隘寮溪支流所形成,其中接近源頭的瀑布,以排灣族首位大頭目之名「撒拉王」命名,後來更名為現在的沙拉灣瀑布。
瀑布群因山高落差大,每座瀑布有如千軍萬馬般的雄偉,並位於深山人煙罕至,保持著天然潔淨之美,確實令人驚豔,若是夏天前來,景觀更佳。
後我們再來到射鹿溪谷。
這裡也有人來此露營,真是愜意。
射鹿吊橋,是通往高燕部落(巴達茵,排灣族發源地)主要橋樑,但因長期風災影響,橋已斷。
中午回到部落,享用當地自行種植的芋頭、紅藜米、地瓜以及獨特的野菜。
其之美味,下山後許多人開始訂購族人的芋頭和地瓜了。
一次非常特別的旅程,永遠的回憶。
最後下山經過禮納里脫鞋子好茶部落,特別再來與雲豹合影,完美的結束這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