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後火車站旁有一間由廢棄的舊倉庫改建的咖啡廳,非常具有特色,取名為20號倉庫Caf'e 20,先前新聞媒體也曾報導過,因此特地前往參觀一下。
20號倉庫的由來,是在1997年夏,文建會中部辦公室的前身台灣省文化處,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系進行中部地區閒置空間的研究與規劃,發現鐵道倉庫高大寬敞的室內空間十分適合作為藝術創作與展示使用,藉由具有流動功能的鐵道,更可將沿線倉庫串聯成一個極具特的藝術網絡。
這裡成為許多攝影師外拍取景的好地方▼
位於台中後火車站20~26好倉庫是第一個實現的地點,具有高度的實驗意義,其中以免費開放大眾參觀,作為展覽與休憩廠所的第20號倉庫為代表,因此以此作為整個計畫的名稱。
這裡已規劃的非常漂亮▼
這是廢棄車廂改建成小型展演空間▼
26號倉庫門牌▼
牆壁上一些塗鴉非常有特色▼
目前的20號倉庫其實就是台鐵原標號20號~26號倉庫,共有七間,室內約500坪,室外約800坪,後來皆改稱為20號倉庫。
這是20號倉庫,一部份空間成為咖啡廳▼
這廢棄水塔成為這裡的地標▼
最靠近後火車站月台的20號倉庫為主要的展覽及辦公空間,一小部份為Caf'e 20咖啡廳;而連結的21號倉庫為實驗劇場,提供給表演藝術團體申請用;22號倉庫內則有兩間工作室,提供藝文團體申請舉辦課程座談使用,或定期舉辦創意市集、影展等活動;23號倉庫為藝術工坊及小型展覽場,供團體及個人展示之用;而24~26號倉庫為駐站藝術家的工作室,通常也會開放參觀;而最後可看到車廂,這為點子空間,為廢棄火車車廂改建而成的小型展演空間。
20號倉庫裡主要空間是展覽用▼
一些海報介紹它的歷史由來▼
它的展覽空間▼
每幅畫都很有特色和創意▼
其實這裡面是不能拍照的▼
我還是拍了幾張代表▼
在20號倉庫的複合空間區裡,透過大片玻璃,可凝望著文藝復興風格的台中火車站與纖麗的月台鑄鐵雨棚,或觀察月台上送往迎來的一齣齣戲碼,若進入21號到26號的劇場與工作室,則可親身體驗磚造倉庫的滄桑,鐵道站場的風情以及創作者在此燃放的藝術花火。
在門口看著前方月台和來往火車▼
地址:台中市復興路四段37巷6-1號▼
結束參觀後直接到對面月台搭火車去高鐵站▼
和珊珊、煜勛道別,謝謝他們這2天全程陪我遊逛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