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棚來到旭海,即進入了原住民為主的牡丹鄉,而旭海以日出、溫泉聞名,若來到這裡,可連接牡丹鼻山步道通往旭海大草原,從旭海大草原山頂可俯瞰半圓形的牡丹灣,據說非常迷人,可惜當天已排滿許多行程,因而無法在這裡久待。
途徑旭海部落的集會所▼
據說排灣族的祖先是太陽神所生的蛋,所以排灣族人非常崇敬太陽神▼
牡丹鄉境內多屬原住民部落,我們行走山路間來到這美麗的牡丹國小▼
校園圍牆上有許多原住民小朋友的圖案,並教小朋友學原住民母語▼
非常有特色的一所小學▼
這所學校創校已有百年了▼
民國87年才舉辦過慶祝創校百週年▼
我非常喜歡來參觀原住民學校,每到一部落感受都不同▼
這裡已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著來到牡丹水庫▼
牡丹水庫位於四重溪河谷上,乃集取四重溪上游之里仁溪與牡丹溪流域之水量而成▼
在這裡竟巧遇酸莓和May,他們專程跟登山社來這裡爬山▼
牡丹鄉景觀除原住民石板屋、牡丹水庫外,牡丹大橋設計極具有排灣族人文化創意之特色,其橋的一端立著木色牌樓,兩端是排灣族人物立像,向上撐起灣拱,拱門中央是造物之主的太陽神、百步蛇、陶壺與狩獵生活圖像裝飾,主要是提醒遊客此地是排灣族人的生活領域。
過牡丹水庫後就立即看見這非常顯目的牡丹大橋▼
這牌樓上太陽神高高在上,百步蛇、陶壺也清楚可見▼
排灣族人物立像▼
橋邊牆面也雕刻許多栩栩如生的原住民生活圖像▼
連社區服務處也突顯原住民特色▼
牡丹鄉沒有7-11,經不斷問路人後終於找到這家紅瓦民宿有微笑章可蓋▼
多麼珍貴的這顆章呀▼
牡丹這裡也有民宿可住▼
這間牡丹山莊外型就非常特別▼
連牡丹鄉行政中心也是如此原鄉化,真給它一個讚▼
牡丹花圖案▼
在西元1871年(清同治10年)琉球島民乘船遇風沉沒,生還者66人漂流至八瑤灣(今滿州九棚海岸),誤入高士佛社、牡丹社,54人遭原住民殺害,其餘12人被救後轉送回國,日本就藉此事件以懲兇為由,派軍登陸琅橋灣(今車城一帶),並在石門古戰場與牡丹社原住民展開台灣史著名的「牡丹社之役」。
來到石門古戰場已經傍晚了▼
石門古戰場曾是牡丹社抵抗日本人入侵的血腥戰場▼
自此戰役後,清廷才開始積極治理台灣▼
最後來到四重溪,這裡最知名的就是溫泉和紅仁鴨蛋▼
這家羊肉爐也是非常有名▼
離開前特來購買紅仁鴨蛋,隨即再度前往墾丁大街享受冒煙的喬大餐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