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古道全長22公里,全程走完預計要花費10小時,而從清泉部落到石鹿登山口還需要1小時車程,因此我們清晨3點半就起床了,吃完早餐後準備迎接全天的挑戰。
霞喀羅古道,東端是尖石鄉秀巒村,西端則是在五峰鄉的清泉部落,兩地都是以野溪溫泉聞名,而霞喀羅國家步道,東起養老登山口、西抵石鹿登山口,兩端都可以從部落開車循產業道路抵達。步道全線位在海拔2,234公尺高的石鹿大山的北鞍,這座山除了是兩 支泰雅族群的獵場分界,同時也是東邊的薩克亞金溪與西邊的霞喀羅溪兩流域的分水嶺,步道東段可說是沿著薩克亞金溪的山腰而行。
清晨6點車子抵達石鹿部落後,我們下車開始出發▼
走到1個多小時後才到達登山口▼
霞喀羅國家步道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蜿蜓在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橫跨尖石鄉與五峰鄉,該步道並非新開闢的步道,而是依循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系統」中,「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路線規劃而成。
楓林景觀▼
日據時期,日人為討伐附近部落,曾沿著本古道進入山區,陸續設立砲台與派出所,並修築警備道路,企圖以武力及警力優勢控制此區,因此現在霞喀羅國家步道,是沿線的日本警官駐在所遺址,密度為台灣全島最高,駐在所的建築方式,以厚達50公分的夯土為牆,外覆木板、內抹石灰,是「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獨特的建築。目前雖然多成廢墟,不過在小林、田村台、楢山(青山)、朝日、石楠、薩克亞金(白石)、馬鞍等7個駐在所遺址,仍可看出昔日駐在所的規模。
楢山駐在所遺址,我們在這裡休息▼
沿途楓葉盛開▼
這裡的路面有點塌陷,走在獨木橋上很刺激▼
便橋已被土石沖毀,只能沿著山壁前進▼
霞喀羅(Syakaro),是一座山、一條溪、一支泰雅部族的名字。Syakaro一詞,在泰雅族語是「烏心石」的意思,因為這片頭前溪的上游流域盛產這種材質堅硬的樹木,約在250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便以此為棲身之地,並用來為部族命名。
霞喀羅吊橋▼
來到白石駐在所▼
這是目前遺留下來的房舍,都超過50年以上歷史▼
我的午餐▼
白石吊橋建於日本大正十年,距今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橋長145公尺,落差90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兩岸峭壁燐的,俯瞰湍急溪水,在巨大岩石間激起白色水花,景象壯觀具震撼力。不過,這座吊橋實在又長又高,若想觀賞深谷景致,得在搖晃幅度最大的中段停留且往下看,是全程中最考驗心臟強度的經歷。
白石吊橋▼
從橋中往下拍攝▼
繼續前進,來到這裡就需要沿著陡坡攀繩而上▼
又一處斷橋▼
從這裡要下切到溪谷▼
然後再到對岸攀爬上去▼
這裡要抓樹幹爬上去▼
辛苦之餘還是要欣賞美景▼
穿越竹林▼
馬鞍楓林,這裡很美▼
下午4點半終於到達養老登山口,圓滿完成行程▼
很謝謝台北山岳協會舉辦這次活動讓我全程了解霞喀羅歷史和風貌,還有嚮導黃耀輝和謝允州的全程安排和照顧,另外也感謝Balance及音絜等7位同學從我網路上得知消息後也一起報名參加,讓此團更加熱鬧,而當然此次拍照除了我之外,也謝謝意忠的照片分享,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去挑戰更美、更刺激的山岳~
霞喀羅古道簡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