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橫公路上,從大溪沿著大漢溪至巴陵有5座非常知名的橋樑,分別是復興橋、羅浮橋、新巴陵大橋、舊巴陵橋及大漢橋,其中復興橋與羅浮橋位於小烏來風景區旁之羅浮村,新巴陵大橋、舊巴陵橋及大漢橋則位於巴陵拉拉山風景區附近,因此我們離開高義蘭部落後,就前來巴陵雙橋參觀,而照片中是舊巴陵橋洞內牆面彩繪圖畫,原住民對於藝術創作非常有天份。
北橫公路過羅浮橋後,一路沿大漢溪西岸南行,至巴陵經巴陵橋北橫再次跨越大漢溪轉往東行,巴陵橋橋長160公尺,橋身為長跨徑吊橋,最特別的是玉峰溪和三光溪在巴陵合流匯聚為大漢溪,早期這還有巴陵壩的建築,不過在前幾年的風災中已經沖毀,巴陵這的地形地貌這有了很大的改變。
舊巴陵橋▼
新巴陵大橋▼
羅浮橋▼
復興橋▼
巴陵橋歷史悠久,在日據時代即在此興建「巴壟鐵線橋」,民國五十年代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公路吊橋,因為這裡近拉拉山,交通流量非常大,所以才又規劃了巴陵大橋,途中可看到右側有個隧道,那就是巴陵一號隧道,隧道旁還有巴壟鐵線橋的遺跡。
我們進入巴陵一號隧道,其洞內呈現許多原住民文物展示▼
圖畫來自於泰雅族人米路哈勇,他非常善於彩繪藝術▼
洞內也呈現許多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泰雅編織文化▼
這幅畫也出於米路哈勇,取名為生生不息▼
台灣黑熊是台灣原產的唯一熊類▼
打山豬是早期原住民必獵之物▼
紅鳟大都位於高海拔的復興鄉山區中▼
彩繪~失落的彩虹▼
彩繪~原夜▼
彩繪~守護▼
這幅畫很長,藉由畫中描述泰雅紋面文化及跨越彩虹橋,能得到祖靈的守護▼
由於河岸地勢陡峭險峻,玉峰溪和三光溪在此匯流,因此巴陵這的河面寬闊,需要建造長跨距的橋,但在山林之中建造長跨距的橋梁有它的困難,所以當時在只能在山壁間鑿隧道,也就是今日看到的巴陵巴陵一號、二號隧道。
出洞口後來到橋上▼
從舊橋上看巴陵大橋▼
三光溪與玉峰溪在此交會成大漢溪▼
這隻是類似飛鼠的標本▼
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