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桃園金面山、小粗坑古道、石門山及基隆瑪陵坑溪之後,隨著來到苗栗劍潭古道及鳴鳳山,正式宣告油桐花已接近尾聲。
劍潭古道位於苗栗縣造橋鄉大西村境內,路線全長2.5公里,其跨越大西村境內山丘,沿途山巒層層,步道鋪設石階或原木,途中還有三座涼亭,分別取名為歇腳、景觀、遠眺,供民眾賞景休憩使用,若從大西村劍潭水庫的入口處開始,地勢會較為陡峭,若從古道出口處開始,步道坡度較為平緩好走,步道走下來一趟約花一小時路程。
劍潭水庫建於民國46年,在中港溪上游支流南港溪築壩,供應當地農業灌溉水源▼
劍潭水庫對面即為劍潭古道登山口▼
我們將車子停在路邊後,開始往古道前進▼
早期造橋大西村、大龍村居民往來都會經過劍潭古道,因時代變遷,古道風貌漸被遺忘,後來為使古道重見天日,增加鄉民營造健康及休閒之場所,於是造橋鄉公所整修劍潭古道,並於沿途種植油桐及桂花樹,以營造「桐花樹下桂花香」的勝景,而成為一條古道踏青休閒路線。
此次前來,油桐花已被前二天大雨所打掉,現場所剩不多了▼
只好盡所能拍攝桐花▼
劍潭古道是苗栗造橋鄉大西村與大龍村之間往來的舊路▼
昔日兩地之間婚喪喜慶往來或農產挑擔前往市集,都行走這條山路▼
直到山區產業道路開通之後,古道才逐漸荒廢▼
現經造橋鄉公所重新整修後,成為一條古道踏青路線▼
劍潭古道從登山口起登,即是長達四百階的陡上石階路,是劍潭古道較辛苦的一段上坡路▼
沿途還可見許多稀奇小動物▼
先行抵達第一個休憩涼亭▼
亭前有一觀景平台▼
今天展望好,整個大西聚落就在山腳下▼
大西村舊稱大坪,南港溪流經在此,迂迴曲折,形成的一片寬闊的河岸平原,客家先民來此地拓墾,形成農業聚落▼
劍潭地名的由來,相傳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入台後,曾帶兵在造橋鄉大龍村一帶征番,由於原住民奮勇纏鬥,使鄭軍吃盡苦頭,有一天,鄭成功行經附近一處深潭時,感慨戰事不利,怨手中寶劍不靈,憤而將劍擲入潭中,頓時潭水翻滾,怒浪濤天,達七天七夜之久才平靜下來,劍潭之名從此不逕而走。
在亭前看到這隻螳螂,於是開始捕捉特寫畫面▼
其實牠非常小隻▼
如此近看牠的眼睛▼
另傳說為林爽文於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在彰化舉兵反清,轉戰南北,兵敗北逃,途經造橋劍潭,念及一世英名,即將毀於一旦,萬念俱灰,怒將配劍投入潭中。
繼續往上坡前進▼
來到觀景台涼亭▼
爬上二樓涼亭之後,鄰旁的樹梢都在腳下,視野豁然開朗,擁有360度的環繞景觀,遠山近村,盡入眼簾▼
此地風景非常好,四面一片綠,環繞小村落,宛如桃花源▼
由於還要趕往鳴鳳山,所以劍潭古道之行到達這涼亭後就折返下山了▼
引用Tony的地圖▼
離開劍潭古道後,我們驅車改往頭屋鄉鳴鳳古道▼
幸運的,還能看見如此數大的桐花群▼
結束鳴鳳山後,準備前往苗栗公館之油桐花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