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柯山上有加蜜園、赤柯農場、汪家古厝、小瑞士農莊、林家園等10多個農家一起經營這片土地,經過了數十年的辛勤開墾,赤科山已從一片荒蕪的山頭轉變成以金針花海聞名的觀光勝地。

在這過程中,赤柯山也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期為創造更好的社區環境,而為了要深入了解赤柯山的歷史文化背景,山上居民藉著串門子機會,聊到早期大家早期共同走的一條小徑,這個連接高寮社區與赤柯山的蜿蜒小路,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在其中。

再度來到加蜜園,最主要是來懷念阿南哥的手工蛋餅▼

加蜜園是個很悠閒、很自在、很溫馨的山林小店▼

這裡是結合金針、茶葉、油菊、風味餐、咖啡、故事及生態觀察的好地方▼

這間小店從撿二手家具的拼裝屋、藝術家形容的加蜜寮、早餐吃的像辦桌、住的是工寮開始,到現在成為具有人情味的小屋▼

好久不見的拉布▼

我們邊喝咖啡吃蛋餅,邊聆聽悠悠古箏聲中彈奏上海灘、萬水千山縱橫等美好音樂▼

山上居民閒聊的時候,經常有人談起小路發生的故事,山上居民仔細算一算,小路一共有十三個彎道,因此就將這具有歷史意義的小路稱為13彎,直接拿來當作該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活動劇團名稱,劇團首演的內容,也以居民在13彎小路的生活記憶作為創作題材。

當時13彎劇團開演時非常引人注意,這是赤柯山居民為推動社區營造所努力的方向▼

同時他們也曾前往南投參訪桃米生態村,期能激發社區營造成功之道▼

這就是懷念多時的阿南哥蛋餅▼

先前每次來到赤柯山住宿加蜜園,早餐一定是這美味的蛋餅▼

而此行也特帶所有人來此享用一番▼

再搭配咖啡或奶茶,如此山林生活就是這麼愜意▼

全體和阿南哥、潘大姐合照,來到赤柯山可是一定要認識阿南哥和潘大姐才不枉此行▼

當時成立劇團之時,要農民們放下鋤頭與鍋鏟走出田地與廚房跨向表演的舞台,其內心面對生命全新經驗的掙扎與家庭背景的壓力拉扯,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重重地扛在演員的身上,而且過程中也經歷了找不到演員、演員因壓力過大而退縮,以及幕後工作人員時間不能配合等重重難關。

整個赤柯山金針花海最壯觀美麗的莫過於小瑞士農莊▼

單看這樣的景觀,就心情為之愉悅了▼

見有遊客特採金針花編織花圈▼

來到赤柯山,所感受的是其寧靜的農村生活、豐富的自然生態及當地人情味▼

大家都非常開心▼

此行能觀星象、看日出、賞金針及嚐美食,真是非常幸運▼

當劇團真正演出之後,立即受到觀眾與山上居民熱烈的迴響與肯定,演員內心重重的壓力束縛,也因之獲得極大的釋放,之後又數度接受外界邀約義務演出,演員信心大增之外,也深刻體認到藝術文化傳播的深遠力量。

千噸石龜是赤柯山上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觀▼

其外型真的像隻石龜,其旁為赤柯木,赤柯木是日治時期日本人主要砍伐的樹木▼

站在石龜上,留下美好的回憶▼

赤柯山的農民團結一致,藉由13彎劇團演出自己家鄉的故事,同時也向外人介紹美麗的赤柯山▼

這就是為何我特別喜歡赤柯山的原因,看到他們的堅持、毅力與感動▼

這如同大陸廣西桂林印象劉三姐一樣,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讓所有不是演員的演員真情表演出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再見,赤柯山▼

回程中我們來到瑞穗北回歸線標誌碑,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每年6月22日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回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地區,在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均設有北回歸線標誌▼

位於瑞穗舞鶴台地北側山坡上,相鄰的兩根巨大石柱,其高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稱之為掃叭石柱,掃叭是阿美族話「木板」的意思,根據阿美族人的傳說,大約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來到舞鶴台地開墾,突然遇到暴風雨來襲,於是趕緊撿起附近的木板來遮雨,後來就將此地命名為掃叭。

掃叭石柱應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遺跡,距今約有3千年之久▼

事實上,依據考古學者根據附近出土的文物來研判,掃叭石柱應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遺跡,距今約有3千年之久,也是台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遺跡,因此,內政部已將掃叭石柱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這和台東的月形石柱是非常相似▼

花蓮赤柯山之行就在此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期待下次再相會▼

arrow
arrow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