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泰雅族人為了追逐著獵物翻山越嶺,因而造就一條古道,其中一支由馬庫斯(Mangus)率領的族群在此落腳,建立部落,因此後代子孫為紀念這位長老,就將部落命名為「司馬庫斯」。
大約下午4點我們就抵達司馬庫斯,一進入部落廣場就立即看見其祖先馬庫斯的雕像,發現在其身上有著六塊腹肌,這代表著泰雅的每個男人身上都有六塊腹肌,象徵著泰雅的每個男人都是很強壯的勇士。而在這個雕像肩上所扛的「臼」,其特徵就是說,他是一個非常勤勞的祖先,因為這個「臼」,是早期泰雅人要吃小米飯一定要有的一個工具,如果沒有這個「臼」的話,祖先就沒有辦法補充小米了。
參觀完新光部落、鎮西堡教堂之後,我們就驅車直接前往司馬庫斯,途徑司馬庫斯大橋▼
司馬庫斯大橋是於2002年才建造,橋的兩端圓柱有著代表泰雅的圖騰▼
不同角度來拍攝這美麗的紫色鐵橋▼
從新光部落到司馬庫斯約1小時車程,當看到這牌坊「歡迎光臨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就知道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一進入部落廣場,泰雅族祖先馬庫斯的雕像非常顯目的佇立在眼前▼
這也稱為生命之樹,共有三面不同的圖案,每一個圖案都喻含深意▼
雕像肩上所扛的臼▼
原住民在雕刻藝術方面非常有天份▼
4年前所看到的這對貓頭鷹依舊佇立在此▼
島國最遠的原鄉~司馬庫斯,泰雅族的家園▼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500公尺高山上,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這裡在1979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1995年底才開通,因此在當時有所謂「黑暗部落」之稱。
此行雖然非為假日,但下午4點半部落仍有安排一場導覽活動▼
若大家有看公視所拍攝的司馬庫斯全紀錄的話,就會發現這位導覽員是片中剛出生嬰兒的父親▼
中間這位小女孩就是片中剛出生的那個小嬰兒「小米」▼
小米現在已經長這麼大了,非常可愛▼
當地居民住家門牌▼
部落的藝術路燈▼
路燈均採用太陽能發電,很有環保概念▼
對於泰雅族人而言,任何一顆木頭均能雕刻出非常有創意的造型▼
司馬庫斯早期常與山谷對面的泰雅支族發生戰爭,因此村中設有瞭望台作為警告防禦之用▼
設置瞭望台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巨木登山口,隔天一早將從這裡出發探訪巨木群▼
在對外道路開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數小時以徒步方式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再利用當地的道路和外界聯繫、取得民生物資,後發現巨木以及道路開通之後,就慢慢解決了居民交通的問題,觀光客也開始湧向此地,因而今日的部落已不再是黑暗的部落了。
司馬庫斯目前僅有28戶,178位居民,是一座小巧簡樸的泰雅部落,非常適合以散步的方式慢慢體驗這裡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部落咖啡廳,平常除了經營簡餐、咖啡下午茶之外,也是部落族人聚集開會的場所▼
放煙蒂,很可愛的設計▼
早期司馬庫斯因生活困苦導致人口外流,後因古老巨木群的發現,才改變了其命運,帶來繁榮與希望▼
這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黑暗部落,1979年電力才送進部落,1995年對外道路才開通▼
因為已逝頭目倚岕蘇隆的一場夢,發現巨木群,帶動了司馬庫斯的觀光▼
司馬庫斯也是目前台灣唯一財產共有制的地方▼
來到司馬庫斯,除了巨木群之外,還可前往司立富瀑布及神秘谷▼
司馬庫斯主要的信仰是基督教,教會是當地最重要的組織,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初期的教會建築較為簡單,曾受雷擊而損壞,族人在兩星期內重建了新的教堂,在部落生活逐漸改善之後,族人即開始著手興建新的教堂,並在1999年1月29日舉行獻堂,當日來自各地的教友聚集於此地,共同慶祝教堂的落成。
這由部落族人合力打造的木造教堂,族人最引以為傲▼
泰雅族人的藝術天份透過簡約的建築之美展現無遺▼
帶著眾多相機裝備,就希望能拍出好照片▼
晚上的教堂顯得更加美麗▼
由於司馬庫斯部落位在1500公尺的新竹縣後山地區,當地山路崎嶇,地勢陡峭,不僅生活困苦,求學更是不便,所以當地根本沒有小學,小朋友從小就必須跋山涉水,到對岸山頭的新光國小唸書,而新光部落和司馬庫斯部落中間卻是相隔著塔克金溪山谷,小朋友每天需要跋山涉水走5小時才能到學校。
在當地族人努力的爭取下,司馬庫斯終於在教堂旁邊成立一所「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實驗分班」,小朋友從此以後不必再辛苦遙遠上學了▼
這是司馬庫斯第一次有小學,一所政府與部落共同合作打造的小學▼
學校設計以石板為屋頂,桂竹為門牆,木頭為柱▼
教室一隅▼
非常有特色的建築,這就是為何我那麼喜愛原住民學校的原因▼
早期在新教室還沒蓋好前,是在這簡單的竹屋教室上課▼
整個部落巡禮完畢後,接著就期待明天的巨木群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