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12日參加了瘋馬旅行社為明基企業所安排四天花東海岸鐵馬行活動,其最主要工作是協助開車、全程攝影、陪騎單車、沿途交通安全管制、途發狀況處理及舉辦晚會等活動,過程中雖瑣事煩多,但為要求此行程一切圓滿順利,所以再辛苦也值得。因此第一天上午就搭乘9點半莒光號列車前往花蓮光復,下午3點到達光復車站後就和其他工作同仁及單車教練會合,先行為前置作業做好準備,以迎接5點多即將到來的60位明基主管。

第一天行程非常輕鬆,當所有明基主管都將自己單車檢查好並試騎後,正式出發前往光復糖廠,在此吃冰棒並休息一下後開始夜騎環繞馬太鞍溼地生態村一圈,然後前往當地有名的紅瓦屋餐廳品嚐野菜養生風味餐,飯後再前往馬太鞍邦查文史工作室了解阿美族社會祖織及濕地生態,後則夜宿光復鄉砝傣岸民宿,以應未來3天的挑戰。

我們在光復車站旁準備好60輛自行車,先行調車、檢查配件▼

每輛車都已登記車主姓名,方便大家認車▼

5點自強號已抵達車站▼

明基主管陸續到來▼

大家幫忙協助配車指導▼

黃色與紅白色車衣均為我們工作人員▼

我們的單車教練先教大家騎車姿勢及注意事項▼

騎車示範▼

大家再次檢查車況▼

準備出發前往光復糖廠▼

馬太鞍是一個阿美族(邦查)部落的稱呼,位在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山腳下,早期是一群阿美族人生活在馬太鞍溪與烏卡蓋溪(現今大興溪)形成的一塊沖積扇地形,後來因鹽水港製糖廠(現今花蓮糖廠)的設立,在原來靠北的土地上廣植蔗糖原料-甘蔗,而使得當地的阿美族人不得不往南遷移。

光復糖廠前車輛一字排開▼

大家先享受冰棒樂趣▼

而當地的阿美族人平日以vata’an樹豆為主要糧食,這種樹的豆莢成熟後採下來剝開,裡面的豆子像紅豆,但是顏色則有棕、黃、黑、花等色,可保持多年而不易壞,經過煮熟的vata’an樹豆其味道更是美味獨特。而自古相傳,這種樹豆吃了會強壯身體,所以老人家都當成吉祥物般攜帶、到處播種,因此過去這一帶長滿了這種樹豆,阿美族人習慣以地形、地物稱呼一個地方,部落長老見此情形,就以樹豆名vata’an為部落名稱,也就是現在的「馬太鞍」。

晚上來馬太鞍紅瓦屋餐廳▼

這裡有道地原住民風味餐味▼

這裡大部份居民為阿美族▼

馬太鞍的生態捕魚池,是當地阿美族人在適應沼澤環境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捕魚方法,作業方式非常睿智且具有生態及環保理念,在全阿美族中也只有馬太鞍有這樣的文化,馬太鞍部落中現仍有一些傳統的生態魚池。

馬太鞍人運用馬錫山下沼澤河川自然地形在河邊挖一個小土塘(Lakaw),土塘留有一處開口與河流連接在一起,平時土塘與溪流保持暢通,魚兒可以自由自在的進進出出。族人在土塘底佈下三層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設計成「魚的家」:最底下用蛇木和粗大的竹筒墊底,中間一層擺放綑綁成一捆一捆的九芎木樹枝,最上層則舖上竹枝,好引誘魚蝦在此生長,繁衍下一代。因此做好的土塘經過三、四個月之後,一群魚蝦早已習慣在土塘內生活,而魚蝦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生長,也變得又肥又大,數量也增加許多。

晚上前來邦查文史工作室了解阿美族人的捕魚生態▼

這時,當族人需要捕魚時,就先將土塘的小缺口以泥土堵住或放置魚筌,再將捕魚的器具魚簾放在離原來的入水口約一公尺處當作柵欄擋住,以防止魚蝦逃出去。之後再將土塘裡的水慢慢舀出來,水變淺了就可以一層一層把墊底的東西拿起來,最上面的小魚小蝦會掛在竹枝和九芎木上面,把這兩層樹枝拿到往上面拍一拍,小魚小蝦就會掉到網上面,把竹筒的一端擋住往網子裡面倒,鱸鰻、土虱也就自動入網讓族人大豐收。

晚上的民宿,期待明天的挑戰▼

arrow
arrow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