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車隊再度來到光復糖廠整頓待發,在此單車教練團先帶大家做完健康操後,再次檢查車輛裝備,俟一切就緒後正式出發,首行先來參觀太巴塱國小、祖靈屋、阿美族發源地,後再騎經光豐公路越過19公里長的海岸山脈至豐濱鄉,然後再沿著濱海公路經石梯坪、長虹橋、大港口部落、樟原部落、八仙洞、加走灣、烏石鼻、宜灣部落、石雨傘、三仙台後騎至台東成功鎮,全長93公里。

喊口號,激士氣▼

光復糖廠前大合照▼

太巴塱位於光復鄉東側,隔著嘉農溪與馬太鞍部落為鄰,昔日因此地多螃蟹,故阿美族以太巴塱(TAFALONG 螃蟹)命名。

前往太巴塱國小▼

太巴塱國小設立於民國前11年,前後歷經十次更名,直到民國83年,李來旺校長力爭才回復舊名,成為全國第一所以原住民語為校名的小學。校方除了請部落長老傳授當地傳統的木雕與陶藝,學童樸拙自然的木雕作品成為最佳的校門意象,校門口聳立著傳說中祖先的木雕巨像,讓校園風光原味十足。

來到太巴塱國小操場▼

教練指導騎單車正確姿勢▼

在學校操場旁邊特別建立了一個傳統茅草屋與涼亭,草地上豎立兩座男女大型木雕,是傳說中的阿美族祖先圖像。校長對於犯錯的學生,便時常帶著他們到祖先面前懺悔,自我反省的感化讓這裡的孩子變得更懂事。

藉由祖先前懺悔方式教育學生,所以這裡沒有打罵教育▼

太巴塱國小除了在藝術上的推廣成就外,他們的球類也很出名,像以前棒球國手陳義信、王光輝、吳復連等知名選手,都是這個小學畢業的。

在太巴塱國小附近不遠處有一阿美族祖靈屋,原為太巴塱部落祖祠,此屋是太巴塱昔日大頭目(KAKI-TA)的家屋,完善的呈現阿美文化的特色,是青年的聚會場所,有關繼承、祭祀及土地財產分配都在其中舉行,經重建後作為太巴塱文物展示。而其旁則有一納骨碑,立於日治時期,由於早期原住民部落間常有征戰,若獵有敵人頭首,常會置於部落頭骨架上,原住民深信此類頭骨的靈經過養護,可以保護村莊,增加獵首者的靈力,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見此風不可長,也顧及環境衛生,因此就將歷年來的頭骨集中立碑紀念,於2005年已另立碑為仁慈碑,化解陰森之氣。

阿美族祖屋,原為太巴塱部落祖祠▼

此屋是太巴塱昔日大頭目(KAKI-TA)的家屋,完善的呈現阿美文化的特色▼

大家圍在路邊觀看,無法進入▼

納骨碑立於日治時期,原住民早期部落間常有征戰,若獵有敵人頭首,常會置於部落頭骨架上▼

2005年已另立碑為仁慈碑,化解陰森之氣▼

太巴塱部落背後海岸山脈的一處小山坡,被認爲是太巴塱社發祥地,考古學家曾在那裡挖出了2000年前的陶片,因此阿美族聚落的形成也應是久遠前的事了。傳說中太巴塱的祖先發祥地,原本是河床地,他們便以這裡的大石塊來建屋,然而自從太巴望居民搬遷之後,逐漸荒蕪於草叢之間,直到近期整地時,發現其中的石板皆是早期族人居屋所用,因此在此地豎立石碑紀念。

來到阿美族發源地▼

文瑞老師講解阿美族發源地歷史故事▼

太巴塱以螃蟹命名,故多為螃蟹圖案,屋內保有早期陶片和石板▼

離開阿美族發源地,下山後一片讓人心曠神怡的綠地

接著就開始連續爬坡19公里的光豐公路▼

大家努力往上騎▼

這種姿勢較能舒解筋肉酸痛▼

大家團結一致,加油加油▼

arrow
arrow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