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漢溪畔共有7條知名古道,包括:角板山古道(復興鄉台地之間的古道)、御成路古道(大溪到龍潭)、齋明寺古道(齋明寺通往粟子園)、尾寮崎古道(大溪鬧區至尾寮地區)、小角仔崎古道(大溪美華里小角仔段,居民往返街的捷徑)、打鐵寮古道(大溪三層地區通往復興鄉)、大艽芎古道(竹篙厝大池穿越石門水庫湳仔溝檢查站到百吉、阿姆坪),其中以打鐵寮古道最為特殊,主要原因是慈湖陵寢長期軍事管制,少有人行,因而可以一直維持古樸原貌,所以這次選擇了這條路線前往。

車子從北二高大溪交流道下,循大溪指標接3號省道,過武嶺橋接康莊路、復興路,走台七線至三層派出所旁之小路左轉進入。左側可見一「三層社區」的紅色指示牌,附近的圍牆上並有用紅漆書寫「打鐵寮古道」五個大字,進入後即可見附近農家計次停車場。

其登山口附近的民宅停車場,每次50元▼

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的鐵器,而當年的「打鐵寮」,既是打造用器之寮,也是打造兵器之所,因而至今由大溪鎮曾鎮長所命名。

建橋紀念碑遺跡▼

打鐵寮古道是昔日大溪鎮三層地區通往三民、復興等地的便道,闢路之材石階是就地鑿石,再鋪設為石板階梯,興建的年代已不可考,據說已有百餘年歷史,至今留有建於大正15年(1926年)的太平濟安二橋及建橋紀念碑等遺跡,而走過舊橋之後的水泥路及紅磚拱橋,即接上以卵石舖設的階梯,古道昔日樣貌躍然眼前。

太平橋~橋頭石柱及橋兩側為紅磚護欄,充滿古味,橋面則曾經過整修,鋪上石塊板,原本三拱的橋墩只剩一拱,其餘兩拱已改建為水泥橋墩▼

濟安橋~為小巧古樸的紅磚拱橋,橋面則和太平橋一樣,鋪上相同的石板塊▼

打鐵寮古道與大溪其他古道一樣,都是早年環繞著大溪老鎮的交通動脈,也說明了在內陸河域的大港口時代,古道是如何扮演大溪發展的開路前鋒角色。古道材質皆以就地取材,遇山鑿石而成的石板階梯,甚有古樸雅意,而濃綠的林蔭古道就沿著溪畔而行,溪聲潺潺,風景秀麗。值得一提的是,整段路依然保留著原始林完整的風貌,沿途無論油桐花、相思樹、山杜鵑、桂竹林大手筆的花香綠意,每一小段都有不同的驚奇,而且步道甚為寬廣,行之不覺其累。

沿路好走,可惜我今天感冒身體不適,走的有點慢▼

開始油桐花季了▼

花朵拼出五月雪▼

廢崗哨~此為以前保護慈湖禁地之置高點,路邊留有慈湖軍區鐵絲網,叉路可至慈湖停車場、東興橋、白石山▼

通往白石山▼

這裡以前是軍事重地▼

古道順著山勢開挖修築,遇山鑿石,築成石板階梯,至今沿途仍保持完整林相,充滿漫步山林的野趣,沿草嶺溪拾階攀升,穿越石厝坑,可連接白石山古道,直抵復興鄉三民村。

沿著溪邊行走▼

來到木橋▼

快到達白石山了▼

至此開始陡坡要攀繩攻頂▼

走在稜線上▼

此景很像五寮尖、皇帝殿▼

俯瞰遠景▼

今天天氣沒有很好,所以無法展望▼

白石山位於桃園大溪鎮近郊,共有東西二峰,東峰標高610公尺,西峰標高625公尺,二峰相距約20分鐘路徑,頂上皆有一巨大岩塊,上有白漆書寫「白石山」三個大字,無基點,因西峰高度較高,當以西峰為主峰。山名源起於頂個一上岩塊在陽光照耀下呈白色,遠觀如青山中耀眼的寶石而取名白石山。白石山的岩稜路線每年三、四月份盛開金毛杜鵑,是時粉紅色的花朵會將山稜上粧扮的繽紛有緻。

登上去就是山頂了▼

這裡就是白石山▼

蝴蝶停在岩壁上▼

我們一起在稜線上跳躍▼

此次來回共走4小時▼

路線圖▼

arrow
arrow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