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高雄大統百貨誠品書局買了一本書,書名為「旅行台灣...名人說自己的故事」,其內容以一段旅行、一個故事,由蔣勳、嚴長壽、孫大偉、侯文詠等30位名人寫下他們的旅行回憶,目的希望藉由一個個的旅行故事及文字影像,傳遞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也藉此希望觸動更多人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深刻體驗台灣的美麗與感動。

這些名人將其私房景點以記憶來感動,並以深度、細緻、慢遊的旅行和全新的視野,帶領大家體驗體驗自然文化、在地活力的台灣,看見台灣的美麗與感動,是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其中印象讓我最深刻的為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嚴長壽先生所描述的「慢遊‧花蓮」這篇文章,他在書中述盡花蓮從過去的純樸環境走向成熟的風貌,然而他也觀察到在觀光產業的掘起中,另一角落也開始逐漸形成所謂的創意的生活主張,像是賣咖啡並兼賣花蓮文化生活特色的「璞石咖啡館」、一個實現自己生活美學的攝影家思想起,或者是在鳳林山腰處,以最純樸的方式與大自然結合的「月盧餐館」,皆處處展現了花蓮當地所獨有的氣質,其中還包括了過去聞名的郭英男與現正展露光彩的胡德夫,以及多位從城市台北遷駐花蓮的原舞者,更包括了遍佈在每一個山腳灣邊,與來自各方的藝術家。

我去過花蓮多次,所感受到的正是嚴先生所述,創意生活主張逐漸形成

同時,台灣的城市生活的步調也在改變,旅人們漸漸的厭倦了走馬看花、越休假越勞累的旅行方式,台灣人逐漸懂得把腳步放慢,開始學會細細享受咀嚼的慢遊滋味,於是禪修的體驗,茶藝的品茗,文化、自然的探索,自行車環島之旅.....等,都慢慢的成為了旅遊的新主張。

腳步放慢,品味旅遊,這正是我目前追求的目標

因此嚴先生也在書中提到,旅遊的進階學習可區分為三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的旅遊叫做走馬看花。這個時期,遊客行程的安排是快速的、蜻蜓點水式的,以前很普遍的進香團,或演變至後來的環島七日遊、十日遊,都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完最多的東西,因此很多行程都在追趕時間,卻什麼深刻的印象也沒留下。

第二階段的旅遊,觀光客開始講究深度、要求體驗,希望旅行的過程中可以有知性的感受,在其中發掘出樂趣。這階段,則開始有業者講究所謂客人的分眾,例如大人和小孩,皆各有不同的屬性,其旅遊的內容也開始比較專注深入,進入文化的探索、學習,也追求屬於大自然的感動,超越了像是為了創紀錄式的快去快回行程,使原本的喧嘩與浮躁心情,透過旅行慢慢地沈澱,所以深度旅遊已是較為緩慢的旅行方式。

到了第三個階段,簡單地形容叫 ”Go somewhere,do nothing.”。這個階段的旅行,反而變得沒有目的性了,可能只是帶幾本書,找一個地方做幾天spa,然後回到出發的地方。隨著旅行經驗的成熟,台灣已慢慢有人講究第三階段的旅行選擇。

除嚴長壽外,還有許多名人的旅行日誌讓人看了非常感動,如已故孫大偉先生的單車環島行文章,將來再分享給大家▼

因此那些正在默默耕耘的花東文化人、藝術家及民宿主人們所堅持、努力與希望保有的,就是這個社會在返璞歸真的生命體驗,期望為台灣,也為花蓮,形塑一個永續經營的未來,一個深度慢遊的花蓮。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旅行台灣
    全站熱搜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