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金門的第一天下午,吃完高坑牛肉麵並參觀完陽翟聚落後,我們也安排前往山后民俗文化村、獅山砲陣地、馬山觀測站、榮湖、金沙水庫,並在三獅山附近海邊觀看夕陽,晚上則回到山外太湖附近的一家鴻美餐廳品嚐道地的炒泡麵,非常充實的第一天行程。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村,建於清光緒26年(西元1900年),係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構建分贈山后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全部房舍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18棟雙落古厝依山面海,井然有序,且格局壯闊整齊,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

山后民俗文化村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格局壯闊整齊,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

這裡所用建材來自漳州、泉州,甚至遠至江西一帶▼

從闢建至完成,費時20餘年,呈現整齊、精緻的建築風貌▼

民俗文化村依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等單元展現金門地方民俗▼

古厝內也經營民宿,非常特別的體驗生活▼

還原呈現當年的聚落群▼

美麗的田野生活▼

鄰近山后民俗文化村旁有一處新開放的景點「獅山砲陣地」,這裡為坑道榴砲陣地,地處金門東北角,始建於民國58年7月,翌年6月完工,又名震東坑道,取「威震金東」的意思。

獅山砲陣地就位於山后民俗文化村附近▼

這裡是近二年來才開放的景點▼

獅山砲陣地開鑿在花崗岩內,坑道全長508公尺▼

砲火強大的8吋榴砲▼

8吋榴砲為1944年美國製造,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在八二三砲戰末期,從琉球美軍基地運抵金門,扭轉戰局,一砲而紅▼

獅山砲陣地開鑿在花崗岩內,坑道全長508公尺,平均高度4.6公尺,寬度3.6公尺,陣地設施完整,原為金防部砲指部641營砲3連駐地,部署了47年八二三砲戰立功的8 吋榴砲,後來於89年國軍實施精實案,改編為金防部砲指部砲3營砲3連,93年配合「精進案」裁撤。

獅山砲陣地無時不砲口對準對岸▼

七五山砲展示區▼

這裡每固定時間就會有砲操表演▼

國軍弟兄非常邁力演出▼

馬山觀測站馬山是金門本島和大陸地區最接近的一個地方,兩岸的距離只有2100公尺之遠,在退潮之後更只有約1800公尺而已。在觀測站的狹長坑道中央,放置有三座高倍率的望遠鏡,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對岸上漁村的生活情景。

離開獅山砲陣地後,我們續往北來到馬山觀測站▼

馬山觀測站馬山是金門本島和大陸地區最接近的一個地方,兩岸的距離只有2100公尺之遠▼

從這裡有超高倍率的望遠鏡,可清楚看到對岸沿岸大樓▼

對岸大陸的角嶼、大嶝、小嶝等島嶼,在天氣良好時,用肉眼即可清楚的看到▼

金門在戰備時期,軍民同胞共同經營戰地建設,今日所見林木翁鬱的戰備車轍道、散佈於田野間的反空降樁、位於道路中央的反空降堡、宏偉的地下戰備坑道、肅穆的海岸軌條砦阻絕設施、各種軍事防禦工事和偽裝設施,成為昔日冷戰的紀念碑,而今日觀光的新資源,足供成為世人憑弔之歷史場景。

接著來到馬山觀測站附近的海邊逛逛▼

整個海岸線架滿軌條砦設施▼

軌條砦為金門海濱軍事阻絕措施,又稱之為反登陸樁▼

軌條砦是將鐵軌軌條以四十五度斜角,置於混凝土方,再延海岸線佈防,目的為防止漲潮時,船隻靠岸登陸▼

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金門曾經扮演了50餘年的戰地角色,為台灣海峽兩岸軍事角力的戰場,期間有聞名中外的「古寧頭大戰」、「大二膽戰役」、「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及「六一七砲戰」,成為保衛台灣的海上長城。直至1992年金門解除戒嚴,開始邁入發展觀光產業的新時代,2001年新世紀曙光乍現之際,金門與廈門直接通航,金門再度肩負起台灣海峽兩岸互動的關鍵角色。

回程經過榮湖,在此特拍天空雲層之變換▼

美麗的夕陽▼

傍晚的金沙水庫▼

再度看到軌條砦▼

我們趕在夕陽西下之時,來到海邊拍攝如此美景▼

在軌條砦的背景襯托下,如此金黃夕照格外有它的滄桑之美▼

天空色彩也隨著雲層不斷在變化▼

真的好美▼

晚上回到山外太湖附近的一家鴻美餐廳品嚐道地的炒泡麵,非常充實的第一天行程▼

第一天遊走過之金湖、金沙鎮景點圖▼

arrow
arrow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